概述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 IBD),是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含克罗恩氏病(Crohn's ,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 UC),主要症状是腹泻,轻者每日2~4次,严重者可达10~30次,同时还可能伴有血便、腹痛、腹块、疲劳、厌食、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据相关文献2014年统计资料显示, 全球IBD患者高达500多万例, 中国有150万例患病。

治疗现状

目前,炎症性肠病主要的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其他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益生菌、粪菌移植、靶向治疗等。但上述治疗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且不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长期缓解。炎症肠炎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且病情反复发作, 目前尚缺乏统一且有效的治疗标准。

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炎性肠炎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消化系统组织。T-MSC可以分泌抗炎因子,调节免疫和体内微环境,减轻患者的过激免疫反应并促进组织修复。

目前,爱姆斯坦通过动物实验已证明T-MSC疗法能有效地减轻急性和慢性炎症肠炎时免疫系统对肠道的攻击(见图一)。我们深入研究T-MSC的治疗机制后发现,T-MSC能诱导身体生长因子IGF-1的分泌,从而刺激肠道表皮细胞再生,修复损坏的肠道表面,最终达到治疗炎症肠炎的目的(见图二)。

14

图一:研究发现T-MSC可减轻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严重程度

15

图二:研究发现T-MSC能诱导肝细胞分泌生长因子IGF-1从而提高IGF-1的血清水平。肠道表皮细胞与细胞再生相关的信号通路IGF1R-PI3K-AKT被IGF-1激活,被激活的肠道表皮细胞的再生速度和结构稳定性得到了提升从而修复损坏的肠道表面。